孔繁华:过程性政府信息及其豁免公开之适用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研究员邹纯指出,绿能宝的不少承租人如美亮电力、美太投资等均为SPI的子公司,这种关联关系在融资租赁业务中的确不算违规,但这些公司的光伏项目若不能带来电费的收益,绿能宝的投资人就无法收回投资。
更为利好的消息是,为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作用,鼓励各地继续通过招标等市场竞争方式确定各类新能源项目业主和上网电价。根据新的发展规划,未来四年内,分布式光伏将达到60吉瓦,而截至2015年,这一数字仅为6吉瓦,还有高达50多吉瓦的缺口。
由此可见,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前景可期。2020年分布式占比将达到45%。自2016年以来,随着三北地区弃光加剧,分布式光伏发电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步入2017年,分布式光伏发电正迎来全新的发展风口。毋庸置疑,分布式光伏已经成为行业大风口,这一趋势在2016年下半年已经显现。
同时,电改在配售电侧的推进,尤其是电力市场化交易的逐步建立,也将推升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建设需求,预计2017年新增装机量中分布式项目占比有望大幅提升至30%以上。伴随着产业逐渐成熟,我国光伏发电成本逐年下降,其中,光伏组件价格从十年前每瓦4美元,降到了0.5美元,未来的目标是降到1元。相比较政府的雄心壮志,企业对分布式光伏的开发一直雷声大、雨点小,在2015年之前,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大约只有10%为分布式光伏。
综合来看分布式的这些问题,部分是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性解决的,例如屋顶光伏的产权问题涉及物权法,短期内难以从法律层面改变;另一部分,是可以通过政策出台和商业模式创新来解决的,例如通过售电公司统一收电费就可以解决收费难等问题。在电改之后,售电公司未来将成为客户的服务商,完全可以统一收费,再支付给屋顶光伏开发商。电改之前的电力市场,只有电网公司在中间统一买电、卖电,相对于其他行业,电网公司收费已经相对容易了。综上所述,一部分问题是可以通过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一部分是需要通过相关政府发文进行制度创新实现。
三、通过售电公司统收电费,再支付给屋顶光伏开发商。中国目前不仅是电力市场在经历改革,金融市场也在经历改革。
特别是,屋顶光伏作为本地电源,对于售电公司是优质合作伙伴。在通盘考虑现有市场情况和可操作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市场参与方参考。二、贷款主体由开发企业变为业主方。如果一个项目融资难,是单个开发商自己的问题;如果一类项目融资难,那么就是这类项目整体有金融机构难以接受的硬伤。
一、通过建立本地平台公司,实现商业分布式光伏的统一开发,引入地方国有企业或者资质较好的担保,来解决分布式光伏的银行贷款难问题。由于我国信贷主要依靠的是抵押和担保融资,没有项目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项目的分散性等不做要求,小而散的优点发挥不出来,只剩下缺点就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如果在农户自己无法支付资本金的情况下,开发企业也可以垫付资本金,那么这个还款期将会延长,同样可以操作成功。现在先来梳理一下分布式光伏的痛点。
光伏产生的发电收入优先还贷,在5-6年还完贷款之后,农户获得全部的光伏发电收入。在山东农村,如果农户能够自己出20%的资本金就可以申请到小额光伏贷款,请EPC公司为自己安装一套屋顶光伏发电设备。
在这些利益相关方中,如何体现各方权责利,尤其是电流和现金流如何流动,尚处于摸索之中。当电站开发商聚焦在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时候,就发现分布式光伏的开发与地面集中电站差别很大,特殊痛点导致分布式融资是一定难度的。
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十三五的太阳能发展规划,从规划设计来看,政府对光伏的分布式应用非常重视,计划到2020年建成100个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园,园区内80%新建建筑屋顶、50%已有建筑屋顶要安装光伏发电。(文|中国光伏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 彭澎)。下半年,希望市场上能够出现分布式电源统一由电网公司统收统支的信模式出现。特别是地方政府或者园区管委会如果能够参与到地方平台的建立,还可以统一协调屋顶资源,降低开发成本和后期的运维成本。由于光伏发电的模块化设计,决定了其规模可大可小,可根据屋顶资源调整光伏系统的容量,几万平米的屋顶就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屋顶资源,安装分布式光伏的话也只有几个兆瓦,体量上远远不能跟地面集中光伏比较。三、商业风险与收益暂时不对等,未来需要政策配合。
这些中小企业资质和担保都远远逊色于国有企业,导致很难从银行申请到贷款。一般而言,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容量在数千瓦至数兆瓦之间,输出功率远远小于大型地面光伏电站。
我国所有的商业模式,最难就是收费难,这点在屋顶分布式开发过程中也不例外。二、分布式的小而分散既是优点也是缺点,金融机构运作单个项目成本太高。
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民用屋顶光伏市场。具体到操作模式,可以通过成立本地的分布式光伏开发基金,再由基金公司成立开发公司进行园区屋顶的开发,基金LP提供担保,由银行向这个开发公司提供贷款,在解决贷款担保的同时又解决了项目单体太小的问题。
在2016年,随着地面电站电价的下降,分布式光伏电价保持稳定,才使得分布式相对来说更有吸引力。金融机构做一笔信贷的流程固定,成本也是相对固定,因此天然倾向于做大型项目。如果希望解决分布式融资难,就要先要找到硬伤并修复这些瑕疵,才能打通分布式融资难的瓶颈。银行等金融机构对项目本身的质量将越来越看重,只有解决这些瓶颈之后,分布式光伏的融资才能水到渠成。
相对于火电厂和水电站来说,分布式光伏属于新生事物,传统大型能源企业主要还是做大型项目,因此大批中小或者民营企业在这个领域补位,成为分布式光伏开发主力。一、分布式光伏开发企业都是民营,无抵押无担保,金融机构难以接受
具体到操作模式,可以通过成立本地的分布式光伏开发基金,再由基金公司成立开发公司进行园区屋顶的开发,基金LP提供担保,由银行向这个开发公司提供贷款,在解决贷款担保的同时又解决了项目单体太小的问题。二、贷款主体由开发企业变为业主方。
如果希望解决分布式融资难,就要先要找到硬伤并修复这些瑕疵,才能打通分布式融资难的瓶颈。金融机构做一笔信贷的流程固定,成本也是相对固定,因此天然倾向于做大型项目。
下半年,希望市场上能够出现分布式电源统一由电网公司统收统支的信模式出现。在山东农村,如果农户能够自己出20%的资本金就可以申请到小额光伏贷款,请EPC公司为自己安装一套屋顶光伏发电设备。现在先来梳理一下分布式光伏的痛点。另外,分布式整体现金流涉及方较多,包括电网企业、屋顶业主,特别是当一个项目有多个屋顶业主的时候,收费难成为一大难题。
一、通过建立本地平台公司,实现商业分布式光伏的统一开发,引入地方国有企业或者资质较好的担保,来解决分布式光伏的银行贷款难问题。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十三五的太阳能发展规划,从规划设计来看,政府对光伏的分布式应用非常重视,计划到2020年建成100个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园,园区内80%新建建筑屋顶、50%已有建筑屋顶要安装光伏发电。
三、商业风险与收益暂时不对等,未来需要政策配合。综合来看分布式的这些问题,部分是短时间内难以根本性解决的,例如屋顶光伏的产权问题涉及物权法,短期内难以从法律层面改变;另一部分,是可以通过政策出台和商业模式创新来解决的,例如通过售电公司统一收电费就可以解决收费难等问题。
相对于火电厂和水电站来说,分布式光伏属于新生事物,传统大型能源企业主要还是做大型项目,因此大批中小或者民营企业在这个领域补位,成为分布式光伏开发主力。一、分布式光伏开发企业都是民营,无抵押无担保,金融机构难以接受。